
Sundar Pichai 辯稱 Google 並非邪惡,而只是一家企業
簡介
Google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在法庭上辯稱,Google 並非邪惡,而只是一家企業。在美國對 Google 的反壟斷審判中,Pichai 花了相當一段時間解釋 Google 的過去,並闡述搜尋預設金錢的來源。這是一場針對 Google 在 2023 年的壓倒性霸主地位的反壟斷審判,而你可能意想不到會花很多時間談論 2005 年的 Internet Explorer。法庭上出現了一封引人注目的信件,是 Google 當時的首席法律顧問 David Drummond 在 2005 年 7 月 22 日寄給 Microsoft 當時的總法律顧問 Brad Smith 的信件。在該信件中,Drummond 對即將在五天後首個測試版發布的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7 的新功能提出了異議。該功能是位於瀏覽器 URL 欄旁邊的一個小型搜尋欄。根據預設,Drummond 表示任何在該搜尋欄中輸入後按下 Enter 鍵的使用者都會在 MSN 上進行搜尋。Pichai 辯稱該信件既可以視為另一個時代的遺物,也可以說明 Google 在搜尋市場中的運營方式存在問題。
意義和影響
Pichai 辯稱 Google 的搜尋引擎是一個優秀的產品,它使全球數十億人可以輕鬆存取網路,並且 Google 是一家持續運營的公司,並未改變其核心價值和使命。他確認搜尋、Android 和 Chrome 等產品的重要性,並強調這些產品對於整個網際網路的發展和使用來說都非常重要。同時 Google 在與廠商的交易中投入了大筆資金,這也成為法庭審訊中的重要焦點。Pichai 辯稱,這些交易並不僅僅是為了金錢,而是透過收益分享機制促使 Android 原始裝置製造商,如三星、HTC 和摩託羅拉等,推廣其裝置並繼續提供更新和維護服務。此外 Google 還與蘋果達成了一項具有相當重要性的交易,兩家公司在達成協議之前經歷了數次會議。Google 在交易中慷慨支出這筆資金,是因為這個交易對雙方都有利,它能夠讓更多人進行更多的 Google 搜尋,從而增加搜尋資料,維持市場競爭。
評論
這場反壟斷審判涉及到網際網路巨頭 Google,該公司已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ichai 的陳述引發了關於 Google 的商業策略和道德問題的哲學討論。對於 Pichai 來說 Google 只是一家營利企業,他辯稱公司一直堅持著改善網際網路世界的使命。然而對於監管機構和一些評論家來說 Google 的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普通企業所應具有的範圍,其市場佔有率和對搜尋預設的控制力使其成為一個潛在的壟斷者。這種商業策略是否違反了公平競爭的原則以及這種商業模式是否有助於保持網路的多樣性和創新,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結論和建議
這場反壟斷審判將對整個科技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監管機構需要保持警惕,確保市場競爭的健康環境。對於 Google 來說它應該努力改善其商業策略,從長遠和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促進公平競爭並維護消費者權益。對於使用者來說他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資料和隱私的價值,並瞭解搜尋引擎和其他技術公司的商業模式,適時檢視和調整自己的網際網路使用習慣。此外政府應該加固監管力度,制定更強有力的法規和規章,以維護公平競爭和保護使用者權益,同時創造有利於創新和發展的環境。只有透過平衡各方利益、確保公平競爭,才能讓網際網路持續發展,造福全球使用者。
延伸閱讀
- 震撼收購:Google 豪擲重金併購 Wiz,一週回顧
- Google 提議放寬 AI 政策中的版權與出口規則,引發爭議!
- Google 推出 SpeciesNet:專為識別野生動物而設的人工智慧模型!
- Google 升級 Colab!全新 AI 代理工具助你提升生產力!
- Google 大幅簡化個人資訊刪除流程,搜尋結果隱私守護新上線!
- 「Glance 推出 AI 驅動購物體驗,獲 Google 新一輪資金支援!」
- Google 推出免費 AI 程式設計助手,使用約束超乎想像!
- 「Chegg 控告 Google!AI 搜尋摘要引發的科技法律戰」
- Google 推出新 AI 影片模型 Veo 2,每秒僅需 50 美分,讓創作成本大幅降低!
- 「Tofu 推出全方位行銷平臺,助力企業突破市場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