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AI 企業可能在美國新禁令中進一步失去晶片使用權
新禁令對中國 AI 企業和商業 AI 行業的負面影響
美國正在考慮對中國進行更多的 AI 晶片出口約束,以擔憂這些先進半導體技術在軍事現代化中的應用。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商務部可能從下個月初開始禁止包括英偉達在內的晶片制造商向中國客戶出貨。這一最新舉措是美國在約束中國在 AI 領域,尤其是軍事領域的發展方面的一部分。然而這些措施也對中國的商業 AI 行業產生了不利影響,因為許多公司在美國和中國都有團隊執行。
這一舉措是九月份出口管制措施的更新,當時約束了英偉達的 A100 和 H100 晶片(專為高效能計算而設計)向中國的銷售。作為對此的回應,英偉達推出了一款效能較弱的 AI 晶片 A800,作為繞過出口約束的解決方案。然而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現在甚至連這款晶片也可能受到進一步約束,可能需要出口許可證才能運送到中國。對此英偉達拒絕對報導置評。
隨著像 GPT-4 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持續推動著對計算能力的需求增加,中國科技公司一直在預期中國的 AI 晶片需求量。據中國媒體 LatePost 報導,例如位元組跳動今年已向英偉達訂購了價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顯示卡。據路透社報導,受約束的 A100 在中國的黑市上售價高達 2 萬美元一塊,是常規價格的兩倍。
對中國 AI 企業的後續影響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政府還在考慮約束向中國 AI 公司提供雲服務租賃。這將對那些使用此類安排以規避晶片禁令的中國企業造成重擊。然而“AI 公司”的廣義定義可能導致大量中國科技公司陷入這場持續的晶片之戰的交火之中。在全球擴充套件中,中國企業往往選擇美國的雲服務提供商而非本土選項,如阿裏巴巴或騰訊,因為西方監管機構對中國服務日益警惕。約束中國企業使用美國雲服務可能讓它們難以滿足當地的資料儲存法規,這將給它們的擴充套件計劃帶來更多的複雜性。
哲學和評論:晶片之戰的對立和影響
這場晶片之戰背後反映了美國和中國之間日益激烈的科技競爭。雙方都希望在 AI 領域取得優勢,尤其是在軍事應用方面。然而在約束和禁令的實施中,中國的商業 AI 行業可能成為牽連其中受害的一方。這種情況可能導致中國的 AI 創新推遲或受挫,影響中國科技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速度。
同時新的約束可能也使中國企業更加依賴自家的科技供應鏈,從而加快了中國科技自給自足的步伐。雖然當前中國在晶片技術方面仍有所不足,但這種約束可能會激發中國對晶片技術的研發和生產能力的提升,促使中國在晶片領域更加獨立。
然而世界科技界和商業界應該關注的是,在這種科技緊張局勢下,國際合作和協商的重要性。晶片禁令和約束不僅對中國企業和中國市場造成了負面影響,也給全球科技界帶來了一定的不確保性和不穩定因素。為了共同推動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各國應該在保護自身利益的同時推動更加開放和包容的科技環境,加固相互合作和溝通,以共同解決科技和安全問題。
對中國企業的建議
在這種局勢下,中國的 AI 企業應該積極應對,並採取一些應對措施:
1. 多元化供應鏈:減少對美國產品的依賴,考慮與其他國家的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以降低風險。
2. 加固自主研發和創新:增加對晶片技術的研究和投資,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減少對進口技術的依賴。
3. 加固國際合作和溝通: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其他國家的 AI 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共同解決技術和安全問題。
4. 開拓新市場和應用領域:尋找其他國家市場的機會,擴大產品和服務的應用範圍,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這些措施可以幫助中國企業應對新的約束和不確保性,維護競爭力,並繼續實現創新和發展。同時政府應該積極支援和推動企業的技術研發,提供相應的政策和資源支援,以促進中國 AI 企業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