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 的最新藝術計畫 - AI 動畫鳥演奏大提琴
引言
繼其他科技巨頭之後,Google 近來也專注於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然而這並沒有阻止 Google 繼續支援一些非常奇特的藝術計畫,這也與 Google 一貫的實驗精神相符。Google 藝術與文化實驗室最新的創作,以 AI 技術來解讀大提琴和小提琴曲目,以一隻名為紫羅克(Viola)的動畫鳥來進行演奏。使用者只需要在網頁瀏覽器上用滑鼠來回移動,就能聆聽 Viola 演奏貝多芬、維瓦爾第、荷爾斯特和拉威爾的著名弦樂作品。該計畫的藝術家 David Li 與大提琴手和小提琴手以及音樂安排師合作,開發了這種 AI 技術,再應用於建立一種音訊合成引擎,根據使用者滑鼠移動生成大提琴或小提琴的音樂。
教育與娛樂性
在議論教育效果前,筆者不得不承認這個計畫的確非常有趣。然而是否能稱之為教育性計畫就值得商榷了。Viola 並沒有提供樂譜或音符來伴隨演奏,也沒有障礙來防止人們演奏出節奏混亂的歌曲。說到教育效果,值得評估的是它是否能真正教授有關弦樂器以及透過音樂來探索創造力的知識。儘管比較有爭議,該計畫提供了一些令人娛樂的功能,比如錄音和自由模式,讓使用者可以透過 Viola 在大提琴上自由演奏,直到心滿意足。
結論:一個嘗試
與其他一些 Google 最近的在音樂領域的 AI 技術探索相比,Viola 可能並不會給人帶來驚喜。它可以一時娛樂喜歡古典音樂的非專業使用者,例如在午餐休息時間無聊或需要娛樂的年輕孩子。Viola 使用起來非常簡單且免費,只需要一臺電腦和瀏覽器即可。然而筆者認為,這個計畫更像是一個嘗試,一種向公眾展示 AI 在音樂領域的應用可能性的嘗試。相信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多類似的嘗試與創新,這也將對教育與娛樂領域帶來新的可能性。
關鍵詞:
音樂、Google、藝術計畫、人工智慧、大提琴手、鳥、表演
延伸閱讀
- 震撼收購:Google 豪擲重金併購 Wiz,一週回顧
- Google 提議放寬 AI 政策中的版權與出口規則,引發爭議!
- OpenAI 的創意寫作 AI 讓人想起高中文學社那個討人厭的孩子
- 亞馬遜成立新型代理 AI 團隊,將如何改變科技未來?
- 「搶先報名!TechCrunch Sessions: AI 演講者申請截止日期迫在眉睫!」
- MWC 最新報導:AI 影響力的兩極化觀點首次曝光!
- Google 推出 SpeciesNet:專為識別野生動物而設的人工智慧模型!
- Google 升級 Colab!全新 AI 代理工具助你提升生產力!
- 亞馬遜新推出 Alexa+:為孩子們帶來 AI 驅動的「探索」與「故事」新功能!
- Google 大幅簡化個人資訊刪除流程,搜尋結果隱私守護新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