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讓逝世演員的聲音在《電馭叛客 2077:幻影自由》中重現
技術與道德倫理的交錯
《電馭叛客 2077:幻影自由》的最新 DLC 使用了人工智慧編輯過的聲音,模擬了一位已故演員的表演。這位演員是米烏哥斯特·雷奇克(Miłogost "Miłek" Reczek),曾為遊戲的波蘭語版本中的維克多·維克特(Viktor Vektor)配音。由於雷奇克在 2021 年去世,未能參與 DLC 的配音,因此遊戲開發商 CD Projekt Red 決定使用人工智慧克隆他的聲音,並獲得了他家人的允許。
人工智慧尋回演員聲音的使用與爭議
人工智慧在創作領域的使用正受到嚴格審視,特別關注的是它可能用於模仿演員的表演,剝奪他們或其他演員未來的工作機會。美國演員工會 SAG-AFTRA 正在進行罷工,要求保護演員的數位形象使用權,最近還投票透過了針對電子遊戲演員的罷工授權。
在電影界,已經出現過重新創造已故演員表演的引人注目案例。《星際大戰:俠盜一號》中使用了一個計算機生成的版本的彼得·庫欣(Peter Cushing),使角色大 Moff Tarkin 重生,而《星際大戰:天行者的崛起》中出現了已故的嘉莉·費雪(Carrie Fisher)飾演的莉亞·奧迦納(Leia Organa)(儘管這個表演主要是由現有素材拼湊而成,但是數位增強技術的應用不可忽視)。Respeecher 的技術在過去的幾個著名《星際大戰》專案中也有應用。它合成了《曼達洛人》第二季結尾中年輕盧克·天行者的聲音,並在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 Earl Jones)放棄該角色後,為《歐比旺·克諾比》中達斯·維達(Darth Vader)提供了語音。
道德與價值觀的思考
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重現已故演員的聲音引發了許多道德和價值觀的問題。一方面,這種技術可以為電影、電視劇或遊戲中的角色提供連續性,使觀眾能夠繼續看到已故演員的表演。這對於粉絲來說是一種享受,也能為演員家屬帶來一些利益和安慰。
然而這種技術也可能面臨一些不可預料的後果和風險。首先使用已故演員的聲音可能會剝奪其他演員的工作機會,導致他們難以在行業中生存。這也可能導致作品的創新和原創性受到約束,因為電影和電視劇的製片公司可能更傾向於重用已有素材,而不是尋找新的才能。
此外這種技術還可能對觀眾帶來心理上的影響。觀看一位已故演員的表演,可能會使觀眾產生錯覺,認為他們還活著,這在某種程度上干擾了他們對現實和虛擬世界的區分。
結束語
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引發了許多關於創作領域和倫理的問題。在使用這些技術時,必須仔細思考道德的界限,同時尊重演員的權益和價值。政策制定者、行業人士和觀眾都需要細致考慮這種技術的使用方式,並確保它不會對劇院世界帶來負面影響。
同時演員本身也應該積極參與到這些討論中,發聲並捍衛自己的尊嚴和權益。面對這種新興技術的使用,演員工會和相關組織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為他們的會員提供保護和指導,確保他們在這個不斷變化的行業中依然有一個健康和可持續的生態系統。
延伸閱讀
- AI 與影片履歷助力初入職場的新鮮人找到工作!
- OpenAI 的創意寫作 AI 讓人想起高中文學社那個討人厭的孩子
- 亞馬遜成立新型代理 AI 團隊,將如何改變科技未來?
- 加州新 AI 法案出爐,SB 1047 作者再推出改革措施!
- 「搶先報名!TechCrunch Sessions: AI 演講者申請截止日期迫在眉睫!」
- MWC 最新報導:AI 影響力的兩極化觀點首次曝光!
- 《超級瑪利歐成為 AI 基準測試的新標準!你絕對想不到的理由》
- Google 推出 SpeciesNet:專為識別野生動物而設的人工智慧模型!
- 安瑟普提克獲得 35 億美元巨額資金 瞄準人工智慧未來!
- OpenAI 重磅推出 GPT-4.5:歷史上最大的語言模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