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行業的重電池肥胖現象
在電動汽車的世界中,大電池才是王道。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於裏程數的需求,汽車製造商們不斷地想方設法增加能量密度,儘管這似乎是一個推動產業發展的正面挑戰,但在實際上汽車行業卻正在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大電池的問題
隨著電池容量增加,電池重量與體積也隨之急劇攀升。換句話說,車輛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完成需要越來越大的電池,而更多的能量同時意味著車輛需要更多的材料和元件。因此這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更重的重量、更大的尺寸,這些都降低了車輛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大電池的生產與回收也對環境帶來嚴重的影響。
成本問題
汽車製造商對於電池的重量與成本非常關注。然而 Jim Farley 在最近的一次財務和市場交流會上表示:“我現在管不了這個行業。” 這也代表著,電動汽車的肥胖問題已經引起了業內的警惕和反思。爲理解決成本問題,汽車制造商正在開發更輕、更緊湊的電池。他們需要關注的不僅是電池重量和能量密度,還有電池壽命、安全性等問題。
環境問題
大電池的使用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即環境影響。燃油車主要污染源是尾氣,而電動汽車需要用到更多的材料來制造電池,同時電池更大更重,增加了制造和回收的成本。更大、更重的電池還意味着更高的能耗,這是更多的非排放污染的產生優先考慮。此外重型電池還可能會會對道路的損壞產生更大的衝擊力,增加了維護成本。
改變的開始
重電池肥胖現象的存在已經引起了經濟和環保問題,我們的答案不應該只是“制造更大的電池”,而應該是更完美的能源技術,並控制汽車行業的技術愧疚感。汽車製造商需要開發更輕、更緊湊的電池,並將成本降到可接受的水平。而消費者也需要加固理解電池的環境影響,購買符合自身需求並且盡量減少資源浪費的車型,並保持理智。唯有如此,才能推動新一代汽車技術的可持續性發展。
延伸閱讀
- 騰出 $28B 投資於 Slack,Salesforce 的新鮮血液夥伴即將擔任新 CEO
- 特斯拉聲稱美國每一輛新 Model 3 都符合 7500 美元的電動車稅收優惠
- 大眾 ID.Buzz 的內部探究
- 福斯集團下注 ID.Buzz 大未來
- 大編輯:VW ID Buzz 三排電動 Microbus 首次亮相美國,擁有更大的動力和空間
- 「暴雪娛樂公司 CEO 否認存在騷擾文化,指非法工會是公司問題的罪魁禍首」- 編輯探索主題的新聞標題。
- 福特為 Uber 司機提供靈活的電動車租賃
- AI 界頂尖研究員和 CEO 發出聯合宣告,警告「滅絕風險」
- AI 頂尖研究人員和 CEO 發出警告,聲稱存在“滅絕風險”
- Nvidia CEO 揭示在 COMPUTEX Taipei 的顛覆性生成式 AI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