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計算

9 篇文章

IBM 以 64 億美元收購 HashiCorp 成功獲英國批準!
919

IBM 以 64 億美元收購 HashiCorp 成功獲英國批準!

IBM 收購 HashiCorp:科技巨頭的戰略併購在企業併購的世界裡,IBM 的最新訊息無疑是引人注目的。這家歷史悠久的科技公司日前成功收購了雲端技術公司 HashiCorp,總價高達 64 億美元,該交易已獲得英國政府的批準。併購的背景與意義 HashiCorp,自 2012 年成立

「OpenAI 攜手 SoftBank 與 Oracle,共同打造 5000 億美後設資料中心宏圖!」
1430

「OpenAI 攜手 SoftBank 與 Oracle,共同打造 5000 億美後設資料中心宏圖!」

跨國合作:OpenAI、軟銀與甲骨文的資料中心計畫在技術迅猛發展的今日,資料管理與雲端計算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所在。2025 年 1 月 21 日,OpenAI 宣布與軟銀及甲骨文展開合作,共同推動一個高達 5000 億美元的資料中心計畫,而這一計畫有望改變全球資料處理的面貌。重塑雲端計

亞馬遜網路服務宣布在墨西哥投資 50 億美元,並啟動全新伺服器區域!
942

亞馬遜網路服務宣布在墨西哥投資 50 億美元,並啟動全新伺服器區域!

亞馬遜網路服務在墨西哥的承諾與新伺服器區域的啟動投資五十億美元,推動數位基礎設施建設 2025 年 1 月 14 日,亞馬遜網路服務(AWS)宣布將在墨西哥投資五十億美元,這項決策不僅彰顯了公司對於拉丁美洲市場的重視,也顯示出對當地數位基礎設施的堅定承諾。這項投資將用於建立新的伺服器區域

Databricks 斥資 20 億美元收購 Tabular,引發業界關注!
2390

Databricks 斥資 20 億美元收購 Tabular,引發業界關注!

資料分析的未來:Databricks 收購引發的業界震盪投資潮流的轉變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中,資料分析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然而隨著 Databricks 宣布收購 Tabular,這一事件再次顯示出業界對於資料技術的高度重視。Databricks 已經在雲端計算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而這次收

CIO 們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擔憂呼應了雲端計算初期的擔憂
2134

CIO 們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擔憂呼應了雲端計算初期的擔憂

生成式人工智慧引起 CIO 擔憂 AI 引領科技革新當我聆聽 CIO 們討論新技術 - 在此情況下是生成式人工智慧 - 就在今年 5 月我參加麻省理工斯隆 CIO 研討會時,讓我想起了大約 2010 年同樣在該研討會上討論雲端計算的時刻。AI 引起的擔憂跟那些年討論新興雲端計算的擔憂驚人的相似:公司關

TechCrunch Disrupt 攜手 Google Cloud,共同打造 Startup Battlefield 2021
1973

TechCrunch Disrupt 攜手 Google Cloud,共同打造 Startup Battlefield 2021

科技創業盛會 - TechCrunch Disrupt Startup Battlefield 2021 回顧技術創新與創業環境今年的 TechCrunch Disrupt Startup Battlefield 2021 再次集結了全球最具前瞻性的技術創新,聚焦於領先的新興科技公司。在這個充滿挑戰

馬特·加曼接任 AWS CEO,AWS 面臨十字路口
1756

馬特·加曼接任 AWS CEO,AWS 面臨十字路口

# 馬特·加曼:領導力在雲端計算時代的重要性## 雲端計算與領導力雲端計算正在塑造企業的方式運營和管理,而技術領導力在這一轉型中變得至關重要。亞馬遜網路服務(AWS)的 CEO 馬特·加曼(Matt Garman)正是一個突出的領導者,他在領導 AWS 團隊方面體現出了非凡的能力。### 技術領導力的關鍵

Google Cloud 迎來晴天
1919

Google Cloud 迎來晴天

## 令人樂觀的 Google Cloud 公司表現 Google Cloud 在 Q1 2024 營收驚人增長 Google Cloud,Google 的雲端計算部門,在 2024 年第一季度有著令人驚豔的財政季報表,大幅超出分析師的預期,使得母公司 Alphabet 公司的股價在盤後交易中飆升了

Nvidia 或成下一個 AWS 霸主?
1995

Nvidia 或成下一個 AWS 霸主?

Nvidia:可能成為下一個 AWS 相似成長軌跡 Nvidia 和亞馬遜網路服務(AWS)都有意想不到的相似之處,主要在於它們的核心業務皆源於偶然的機遇。AWS 發現可以銷售內部為自己建立的儲存、計算和記憶服務,而 Nvidia 注意到為遊戲而建立的 GPU 也很適合處理人工智慧工作負載,這最終導致了

«12»